当前位置: 首页
2023/05/26
修复后的沉阳故宫大政殿。本报记者刘勇/光明影业摄
沉阳初雪过后,天空湛蓝晴朗。 步入沉阳故宫,雪花映衬下的红墙分外妖娆,黄绿相间的釉彩熠熠生辉。 人们纷纷举起手机,移动脚步寻找最佳拍摄角度,兴致勃勃地与刚刚完成彩绘修复的大政殿合影留念。 大政殿装饰一新的彩绘,犹如披上了一件崭新华丽的礼服,展现了中华民族艺术的独特魅力。
光彩夺目的大政殿始建于后金天命十年(公元1625年)。 是沉阳故宫最早的建筑。 整个大厅不用铁钉。 其艺术价值已成为沉阳故宫的标志性建筑。 此次修复的沉阳故宫建筑画位于飞檐斗拱下。 历时9个多月修复的彩绘,构图疏密典雅,色彩和谐,稳重端庄,向世人再现了宫殿的富丽堂皇。
1. 再现昔日宫殿风采的匠心之作
沉阳故宫大政殿的彩绘自1950年代修复后近70年未曾修缮。 由于长期风吹雨打,维修不便,外檐的彩绘已经严重落灰变色,失去了对木质构件的保护作用。 由于20世纪50年代保护原则和管理方式落后,经济能力不足沈阳挂画,当时的彩绘质量低劣,笔触粗糙,改变了一些装饰,使用了一些现代材料。 如今,当时修复的彩画残损、变色、发黑,严重影响了彩画的保存。
如何恢复大正宫彩画的原貌,再现彩画的风貌,成为沉阳故宫文物保护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不改变文物原貌”是古建筑绘画修复的原则。 沉阳故宫博物院副馆长李胜能表示,对于古建筑的修复,重要的原则是“最小化干预”,即为古建筑“治病延年”,而不是“使之焕发青春”。 完整性”、“真实性”、“连续性”、“可逆性”,要尽可能使用原材料和原始工艺进行修复,只修复损坏的部分,而不是进行全面、全面的修复。同时,要严格记录修缮前后的情况,以备后人参考。
据介绍,大清门、崇正宫、大正宫油画装饰画保护修复是沉阳故宫油画装饰画保护修复一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项目于2013年初正式启动,对五座建筑进行保护修复。 在修复过程中,修复者丝毫不敢大意,旧的依旧。
大政殿彩绘修复修复了部分错误,还原了部分历史信息。 在1929年出版的《奉天宫建筑图集》中,有照片清楚地显示大政宫眼壁上的装饰为“火珠彩画”,但在这次修缮前,装饰改为“龙”纹. 经专家参考,内檐和锣眼壁上也绘有“火珠彩绘”,保留了历史原貌。 为此,修缮方案最终决定重绘外檐,恢复原貌,而内檐彩绘受环境干扰较小,为清代原物,历史价值较高。 加固等
2. 古彩画,传承东方之美的艺术之魂
古建筑彩绘是我国独有的。 其独特的风格和制作工艺造就了非凡的装饰艺术效果。 彩画家雕梁画栋的巧妙艺术创作,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彰显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
我国古代建筑彩绘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 起初,红色油漆被涂在木结构上以防止它们受潮、腐蚀和虫蛀。 后来,突出了它们的装饰特性。 秦汉时期,宫殿的柱子上涂红漆,斗拱、梁架、天花等处涂上彩绘,装饰纹样多采用龙纹、云纹沈阳挂画,逐渐出现锦缎纹样。用过的。 六代和隋唐是彩画发展的高潮。 宋代彩画多采用叠晕之法,色彩浓淡柔和,尽显典雅风范,成为宫廷不可或缺的装饰品。 彩绘的创作经验代代相传,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时代特征。 唐古朴,宋华丽,元豪放,明规整饰,清进一步程式化,创造出多种多样的构图图案。 它显示了演变和继承的关系。
清代梁方彩画大致分为河西彩画、玄子彩画和苏派彩画三大类。 其中河西彩画是彩画的最高境界。 用于宫殿、祭坛和寺庙的正殿。 看起来很豪华; 轩子彩画也俗称“生”、“蜈蚣圈”。 青官式建筑中使用最广泛的彩绘类型; 苏式彩画的档次低于前两者。 起源于江南苏杭地区的民间传统习俗。 台、廊、亭、院、悬花门楣,图为山水、人物故事等。
沉阳故宫经过150多年的建设、维护、重建和陆续增建,不同年代的建筑各具特色。 建筑内外檐彩绘的现状较为复杂,可分为清晨、中、晚乃至新华。 成立后的四个时期。 楼内檐上留有较珍贵的早中期彩画。 其中,大政殿和崇政殿彩绘彩绘原为早期图案,清末重绘。 飞龙阁、翔凤阁的彩绘阶段较为复杂。 檐下的檩条、靠垫、方巾彩绘是新中国成立后重新粉刷的,而老檐、靠垫、方巾明显是晚清时期的彩绘。 日华、夏奇二楼、嘉荫堂、戏台亦是如此。 此外,部分建筑外檐的彩绘部分保留了清代中期的风格,主要体现在各楼螺旋彩绘藻头部位的皮条线和叉线。
沉阳故宫现存古建筑彩绘的另一大特点是彩绘种类较多。 清代河西、玄字、苏式、三宝珠瑞草、海壁彩画等都在沉阳故宫的建筑中得到体现。 就彩绘实践而言,一是前中期的“土法”,二是乾隆以后的“官法”,三是晚清乃至以后的土法。新中国成立。 乾隆年间改建或增建的各种建筑,如沉阳故宫的东所、西所、太庙和整座“西路”建筑,在建筑结构、彩绘装饰等方面都有“官方做法”。 特征。 此外,在大政殿的外檐上,河西彩画和轩子彩画两种不同类型的彩画一起绘在一座建筑上,形成了现存“官”与“土”作法的“混合”。 . 这在建筑群外檐彩绘中实属罕见。
3、风化消失,修复艺术珍品延续文化香火责任重大
由于彩画更容易风化,大量优秀的古建筑彩画面临着严重损毁或消失的危险,建筑彩画的科学保护刻不容缓。 李胜能告诉记者,面对目前的情况,我国文物管理部门于2007年颁布了《北京文件——关于东亚地区文化遗产建筑保护与修复》和《文化遗产解释与展示宪章》,分别为 2008 年。 古建筑保护文件. 继2007年5月在北京举办“东亚文化遗产建筑保护与修复理念与实践国际研讨会”后,2007年5月在北京召开“东亚木结构建筑保护与修复国际研讨会” 2008年10月,一致通过了《北京市东亚彩画保护备忘录》,不断加强对古建筑彩画的保护。
我国古建筑彩绘的保护原则一直遵循传统的修复方法,即在原有彩绘的基础上进行修复或复原。 档案和记录是监测和管理文物状况的依据。 完整的保护档案可以为客观评价保护治疗效果提供有力依据。 综合档案和记录是保护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 此次沉阳故宫古建筑油画装饰画保护修复一期项目对整个绘画保护修复过程前后各建筑构件的油画进行了正交摄影. 9张照片以上,利用自然光,拍照后,将图片拼接成完整的图像信息。 对保存完好的原始彩绘图案,做好套头临摹等图案保留工作,记录病害、制作过程、使用材料、保护修复实施过程等重要信息,存入信息库,以供日后研究和解释。 并陈列留下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目前,沉阳故宫古建筑油画装饰画保护修复二期工程已获国家文物局批复,正在编制保护方案,批复后实施。 李胜能表示,希望通过这些项目的有效实施,有效提升文物保护水平,将中华文化的瑰宝传承给子孙后代。
(本报记者刘勇)
微信平台
手机官网